MoCA建设日志(二)| 过渡中的美术馆:系统性“上岗体检”

发布时间:2025.09.15

一座美术馆,在场馆建造收尾后,是否就可以马上投入使用对外开放了?在一座大型美术馆的前置运营过程中,如何把软性资源与建筑场馆结合起来,为建设具有引领性的艺术地标做支撑?

2025年初秋,苏州当代美术馆工程建设渐近尾声。为了使这座备受瞩目的全新场馆更符合未来的使用需求,场馆建设各项技术细节调试、优化工作并行推进:在硬件建设方面,建筑的各类设备设施和运行系统都需在相应标准下接受验收检查;在软性建设方面,运营团队需要预设各种运营场景,持续优化场馆动线设计和服务体系建设。

△ 美术馆俯瞰图,2025年6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美术馆建筑“大体检”:

场馆的多维度查验

对一座大型公共建筑而言,其工程建设的收尾与达到正式对客营业标准之间仍有大量的幕后工作要做。为确保其在未来长时间内能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与高效的运营状态,建设方和运营方还将开展系统性的查验工作,对建筑进行“上工”前的全面“体检”。建设单位需执行完成美术馆建筑的消防和技防验收;运营团队则要基于运营需求,针对建筑主体和内部设备系统开展查验工作,确保其状态能够达到美术馆开放后可预见客流的承载标准。

苏州当代美术馆的消防验收工作,以建设单位申请消防验收备案后接受主管部门抽查的形式开展。美术馆因其建筑的复杂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范》(WW/T 0125—2025)等相关文件的要求,配有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可移动灭火装置等多种消防设施。在地上空间,展馆配备有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部分展馆因其净空高度较大,选用了特殊应用喷头。在体量最大(最高点超过18米)的5号馆空间里,还配备有具备探测火情、自动追踪功能的水炮系统。为了确保一层展馆之间玻璃连廊的耐火极限满足要求,还设置了防护冷却系统,对玻璃连廊部分进行着重防火保护。

△ 美术馆5号展馆,2025年8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而在地下空间,美术馆的库房区域使用了IG-100(氮气)气体灭火系统。相比传统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该系统的优点之一在于对展馆内人员的安全保障度更高,能有效规避紧急灭火情况下的人员窒息风险。另外,IG-100不仅能够实现快速灭火,且不会残留液体或固体微粒,对高价值作品构成更完善的保护。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相关规定,苏州当代美术馆库房消防系统使用的IG-10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浓度小于40.3%,设计喷放时间不大于60秒,在有限的暴露时间内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

苏州当代美术馆的技防验收,则是由公安部门牵头对前期技防评审方案施工情况的整体检查和各安防系统功能、性能及联动效果测试的考核,确保整个场馆对外安全预警工作达到设计要求,符合《苏州市旅馆、商务办公楼、城市综合体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相关标准规定。苏州当代美术馆配有多种专业技防措施,局部配有震动报警系统和声音复核系统,能对环境中的潜在风险产生灵敏反应。库房区域金库门作为美术馆安防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集防盗、防火、防烟、防水及防暴力破坏于一体,支持防胁迫报警与远程视频联动,并具备高气密性与抗震能力。

美术馆库房内部,2025年8月

美术馆库房金库门,2025年8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而与建设单位验收推进工作同步进行的,是由美术馆运营团队开展的查验工作。运营团队将基于美术馆运行的安全和功能需求,针对土建、精装、幕墙、机电、智能化等主体或系统的品质开展检查,并基于实际运营场景开展功能测试,如场馆遮光系统、展陈配套设施等。建设工程档案按相关规定报送档案管理机构后,运营团队还将从实际运营需要出发,对建设期全套工程档案进行复核与归档。

△ 美术馆局部屋面,2025年8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艺术品的“安全港”:

美术馆配套设备优化中

不同于其他文化演出类场所,美术馆建筑因其承担着藏品保护、高价值艺术品展示的特殊功能,需要维持相对高标准且稳定的室内环境。对环境控制相关系统和设备的调试,是美术馆建筑优化过程中的重点项目,将由运营团队逐项完成。

首先,美术馆运营团队将对展馆和藏品库房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运行进行测试优化。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具有藏品保存功能的展馆与库房应当全天候保持恒温恒湿,即温度日较差控制在2℃~5℃以内,相对湿度日较差不超过5%。针对包含不同性质展品的展览,该温湿度的具体设定值可能有所不同,但为了保持展品状态的稳定,一般而言展馆内的温度都相对偏低,再加之苏州当代美术馆展馆空间本身较为高大,建筑物的夏季制冷负荷将会显著高于常规建筑。为保证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运营团队将对美术馆中重点展馆中的气流组织和空调系统控制策略进行模拟和优化,以在相对更低的能耗负荷下达到环境控制标准。同时,为进一步控制能耗负荷、满足绿色节能要求,运营团队还将对BA控制系统(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多个模块进行再度优化整合,生成多种运行方案(如节能、高性能等模式),以适配不同类型的艺术展览。

△ 美术馆建筑冷却塔外观,2025年6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其次,美术馆的展馆空间中还将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展陈灯具,一方面为空间提供令人舒适的照明,另一方面要为有效传递展品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与设备支持。展馆内使用的灯具包括基础照明与轨道重点照明两套系统,前者以格栅灯为主,可根据日夜不同时段自然光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色温,为展馆提供环境光;后者则包括窄、中、宽光束角度及洗墙配光的轨道灯具,并配有多种光学透镜及切光镜头,在尽可能满足未来不同尺寸与形式展品使用的同时,还能借助色温片达到不同色温的效果。所有展陈灯具的亮度均可灵活调节,并且支持手持终端蓝牙调控。这些灯具将由运营团队进行细致的调整测试,确保每一件展品都能在展馆的光环境中得到生动呈现。

左图:美术馆展馆内使用的轨道灯具及镜头

右图:美术馆展陈灯具蓝牙调控手持终端界面

©苏州当代美术馆

为提升美术馆的日常安全管理能力及针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效率和防范能力,苏州当代美术馆配有一套能够覆盖周界内地上室内外及地下空间的安防系统,包含监控、门禁和红外入侵报警等多种系统。由于美术馆地面采用开放式设计,人流量较大,因此较多监控设备须布置在场馆露天空间中,环境较为复杂,维护难度较高,需要由运营团队逐一提前测试,并持续优化相关防护措施,确保关键区域的技防水平符合规范要求。

试运营前的“安全关”:

卫生备案与消防检查

作为承担着多类公共服务职能的场馆,苏州当代美术馆还需要进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备案,提交场馆空调、供水、消毒等卫生设施的情况报告,并且建立相关内部流程进行管理。此外,美术馆内从事餐饮工作的服务人员也将持健康证上岗,确保为公众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环境。

在场馆投入试运营前,苏州当代美术馆还将迎来由主管部门执行的消防检查(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这项检查将在所有内部设备安装完毕后,再次核查各类防火、灭火设备的可用性、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及人员的实操能力,是检验场所管理能力和场馆设施有效性的“实战演练”。只有场馆通过全部各项检查后,美术馆才能获得向公众开放的许可。

△ 美术馆8号展馆,2025年8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多元配套“会客厅”:

线上线下运营服务体系设计

苏州当代美术馆不仅要以精彩内容吸引公众,还致力于打造无缝衔接的系统性便捷服务:从出行可达性,到灵活高效的线上购票系统,再到丰富多元的商业配套服务,美术馆精心构建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确保每一位到访者都能轻松抵达、无忧购票、尽享配套,真正成为金鸡湖右岸活力四射的艺术生活“会客厅”。

美术馆的便捷性始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通达的公共交通网络:

地铁直达

地铁8号线“苏州当代美术馆站”1号口正对美术馆1号馆入口广场,未来地铁站还将直接联通至美术馆1号馆地下室(建设中),实现“出站即抵达”,确保风雨无阻的绿色出行。该站点离苏州园区火车站仅3站地铁之遥,能够辐射苏州周边各大城市。


△ 美术馆1号馆入口广场,2025年8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公交环绕

美术馆周边400米步行范围内设有“苏州当代美术馆南站”(1030路)及“摩天轮公园站”(121路、219路、夜2路)两个公交站点,提供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出行选择。

步行友好

美术馆采用“没有围墙”的全开放式地面设计,无论是经由金鸡湖环湖步道或是右岸街,均可轻松步行进入,为绿色出行者提供天然便利。

欢迎市民便捷抵达,共享艺术生活。

△ 苏州当代美术馆与“飞翔”雕塑,2025年1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在购票方面,美术馆运营团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涵盖微信小程序、自助售取票机和窗口工作台的全渠道智能票务系统,通过票务数据分析驱动运营优化,为游客提供更流畅的服务体验。其中,微信小程序还将集成美术馆艺术商店的数字化功能,为苏州当代美术馆的自主开发产品提供展示窗口。

此外,美术馆餐厅、咖啡厅、文创商店等配套设施也在根据场馆建设的不同阶段,同步推进中,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艺术新生活方式。

承载了公众期待的苏州当代美术馆,在过去的每一个日夜都在不断成长。苏州当代美术馆团队将始终秉持初心,将场馆调整至最佳姿态,迎候2026年的全面开馆。

△ 苏州当代美术馆鸟瞰夜景,2025年4月 ©苏州当代美术馆

官方微信

会员小程序

联系我们